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一、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其做成相应的动画加以放大。这样,可很方便地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所有的学生都看得非常清楚。再如,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无法让学生操作,所以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既能避免实际演示带来的危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具体而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巧设问题,如扫帚底部为何会弯曲,扫帚运动方向与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关系等。这类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既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有针对性,学习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又如,我在完成《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后,设置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感到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并能够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例如,我在教学“压力”时,先举出一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有压力的例子,然后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接着提出问题:“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有多大?”要求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掌握新知识。
(二)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良好
的物理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物理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物理教材上的探究内容是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并得出结论的。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
(一)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自学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最好不要越俎代庖,急于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有针对性地自学,让学生自己解惑排难。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采用自学指导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实验释疑,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总之,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要想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就必须意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认真做好以上的每个环节,把握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知物理现象,领略物理的神奇,体验科学的真谛。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2[摘要]物理演示实验不仅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更能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延伸物理学科的影响。但目前物理演示实验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效率不高,学生也不能从演示实验中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程度。该文就如何做好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提高演示实验的教学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
物理教学离不开物理实验,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学习探究方法和理解物理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物理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也是发展学生能力和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还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演示实验就是一种最有效、直观的实验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将物理现象重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实验教学方式。演示实验不仅能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良好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引导学生掌握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示范也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1明确演示实验目的
很多老师以为演示实验只是在课堂上做给学生看。实际上,在课堂教学的不同环节,演示实验是有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要求的。有的课堂演示实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对课堂的学习兴趣。如压强演示实验时,把几个气球绑在一起,然后放上一块木板,让学生踩在上面,很多学生以为气球将会破裂,但是实验结果却与他们的想象相反,这样就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有的课堂演示实验是为了让学生形成概念和规律,提供感性的认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浮力的产生原因时,取一只塑料可乐瓶,其瓶口直径稍小于乒乓球的直径,剪掉瓶底,将瓶口向下,把一个乒乓球放进里面,然后用手堵住瓶口,往瓶内注水,学生观察到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而不上浮,只有少量的水沿着瓶口流出,若用手心将瓶口堵住,会发现乒乓球浮起来了。这样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推理论证,就让学生了解清楚浮力产生的原因。因此要不要演示,怎样演示,都必须先从具体的物理教学的目的出发。
2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有个别教师由于不重视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导致演示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在课堂上手忙脚乱,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甚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强行让学生接受既定结论,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还会造成学生感到失望,对教师的讲解不信任和失去兴趣,进而怀疑教师的业务能力的后果。为此,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并且按照实际程序预先反复操作,熟悉仪器的使用性能,了解实验的准确程度,估计实验的时间,以及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应对措施,即使出现异常情况,也不至于手忙脚乱,敷衍学生。
3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度
……此处隐藏21599个字……练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呢?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常用自我提问的方式,就是结合物理学问题解决过程,提出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的问题,不断地对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反思和有效的监控与调节。总之,学习能力的培养决定于教师,教师的高素质决定了学习能力培养的效果。初中阶段,学生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导致他们对所学的学科或喜欢或厌倦,其中主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教师。物理教师不仅要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要运用情感教学,传授人生和社会知识,使学生在发展智力的同时,形成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娜。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xx(22)。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4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总是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恰当地将宏观与微观知识沟通起来,帮助学生学会用微观领域的知识来分析宏观领域中的一些现象,不但“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
虽然一些教材在一些知识点上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例子,如用气体、液体、固体的分子结构和分子动理论来解释物态变化,用原子的结构来解释摩擦起电等都是很好的范例,但总体上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笔者认为在单元复习,尤其在总复习的阶段中,在如下几个具体问题上仍有文章可做。
一、质量
质量是初中生较早接触到的一个重要概念。但质量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概念。目前质量的定义有5种常见的说法。在学生已具备分子、原子、质子、中子这些微观粒子知识后,不妨将其概念从“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转变为“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质子、中子数的多少——即含核子数的多少。”这样可将相当抽象的“物质的多少”转变到“核子数的多少”而具体、有形的概念,从而揭示了质量大的物体所含的核子数比质量小的物体要多的事实。用这种表达也容易向学生解释“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不随形状、温度、状态及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也可解释“为什么不同物体的质量是可以相互比较的”这个令部分优秀学生也感到困惑的问题。
二、物质的密度
有了上述质量概念的转变后,“物质的密度”的概念也可以从“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转变为”单位体积所含核子数多少,从而看出物质的密度是反映物质排列的紧密程度——即孩子排列的紧密程度的物理量。由于各种物质内部核子排列的紧密程度不同,所以“物质的密度”理所当然成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显而易见,物质密度的大小只能由物质的结构来决定,而与物体质量多少、体积大小均无关.此外还可与“种植密度”“人口密度”等学生已有的知识类比,使学生对“密度”的广义性也有所领悟。这对今后在更高层次学习中涉及到的“质量线密度”、“电荷体密度”“电荷面密度”等都是有益的.
三、电阻
关于导体的电阻,课本土的说法令不少学生处于一种矛盾中:导体既然是容易导电,为什么又说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呢?但从微观角度看,这个问题是容易回答的.现以最重要的金属导体为例作如下说明:由于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所以金属容易导电,但金属原子中除去最外层的电子其他部分(也称原子实)是不能自由移动的,它们的有序排列好像形成了金属的“骨架”。当自由电子在电压作用下做定向移动时,其实它们是在金属“骨架”里移动,必然与组成骨架的原子实发生碰撞,所以导体对电流——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必然要产生阻碍作用。总之,导体容易导电是由于导体内有大量自由电荷,而导体的电阻是由于导体内还有更大量的不能自由移动部分造成的.我们还可以此为例,对学生进行一次认识事物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教育。
四、电流热效应
有了以上“电阻”的知识,对电流热效应的解释也容易了:由于自由电荷在电压作用下做定向移动时与不能自由移动的原子实发生碰撞,结果使这些微粒的振动加快,从而使物体的热能增加,所以电流通过导体,导体的温度会升高。这样可使学生对电流热效应的认识提高了一个层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能将宏观与微观知识恰当作些沟通,不但可使学生对某些概念的认识、物理现象的分析更为清晰、更为本质。也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质量,提高辩证地分析、解释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15一、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
新时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很有必要,这既能够实现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融会贯通,也是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培养,对于推进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教学效率无疑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教师在平时的知识教学时要让学生们意识到知识点间的相互关联,意识到在具体问题的解答时综合的应用学过的知识可以发挥的良好功效。同时,在进行实验教学时也要让大家意识到合理的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往往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路,能够感受到从不同的角度与层面来理解与思考问题可以带来的收获。这些都是新时期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们具备的能力,这对于学生综合初中物理素养的提升将会是很好的辅助。如讲《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在讲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可先让学生猜想:可能与深度有关,也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还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维进行假设,之后再通过实验进行对比、验证,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能力,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们大胆的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要勇于做出各种假设,并且要引导大家对于自己的各种假设进行有效验证。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了这种有效的独立探究后学生们对于知识的理解与体会也会更加深刻。
二、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
鼓励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展开自主探究同样是新时期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很值得采用的一种模式。教师可以引导大家针对相关的实验主题自己进行实验过程的验证,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来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这个过程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学生能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自主实验中来,能够和其他同学展开很多有意思的探讨与对话。教师还可以创设一些实验竞赛来引发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们在自主实验中来不断加强自己的实验探究能力。这些都是很好的实验教学方式,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与深化很有帮助。如讲《蒸发》一节研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实验设计,有的学生就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三个小实验:
(1)在手背上滴两滴相等的水滴,把一滴涂开,看哪个干得快?
(2)在桌子上和手背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看哪个干得快?
(3)在桌面上涂上大小面积相同的水渍,对其中一片吹风,看哪片干得快?虽然教材中未出现该实验,但实验的设计完全能够体现这个实验的基本理念。透过这个有效的自主探究实验的展开不仅使学生很好的认识到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在学生独立探究的过程中大家也很好的掌握了初中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这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实践探究能力的掌握都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