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1根据市委批转的《市政协工作要点》,按照发展现代服务业专题调研方案,我们组织部分委员和有关部门同志,围绕发展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信息办、科技局等部门的情况汇报,实地考察了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外包基地、信息传输服务业等建设情况,邀请有关职能部门、20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负责人分别
进行了座谈研讨,并赴成都等地学习考察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工作的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市委、市政府把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更是把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突出位置来抓,不断提升产业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呈现持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在推动我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
“中心”汇集了科技成果1485项,仪器设备1176台(套),技术需求1503项,备案专利1610项,重点企业571家,知名专家20xx人以及与合肥支柱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等科技资源,实现了“找文献、找仪器、找项目、找资金、找政策、找专家、解难题”的“一站式”科技服务功能。
至底,“中心”为企业提供的成果和专利推介、交易服务、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科技合作服务、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科技文献查新和检索、推介服务以及科技咨询、培训、辅导等服务累计近10万人次,其中70%以上为企业用户。
3、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政策体系初步形成
近几年,我市陆续出台了《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实施细则》、《合肥市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等指导性文件,明确了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并在服务外包、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介服务等领域给予税收、租金、土地、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加上国家和省发布的相关产业扶持政策,以及即将出台的《合肥市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20xx)》,在我市已初步形成促进信息与科技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二、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发达地区城市而言,我市信息与科技服务业的数量不多,规模不大,机构不佳,效益不高,速度不快,人才匮乏的问题仍较为突出,总体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总量偏小,发展速度不快,缺乏核心竞争力
我们调研了国内几个城市,软件及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和同比增长,成都市为427亿元、同比增长38%,大连市为306亿元、同比增长42.3%,厦门市为145亿元、同比增长31.8%,而我市为122.8元,同比增长24.6%。与成都、大连和厦门市相比,无论是总量和增速,我市均明显偏低,且增速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人均信息资源占有率方面,我市与其它城市也相距甚远,信息服务业产值低、行业资金投入小、人员投入和经营规模不大,虽然涌现出科大讯飞、科大恒星等一批优秀软件企业,但与东软、浪潮、联想等企业相比,产值相差很大,缺乏竞争力,缺少技术较为先进、管理水平较高、生存能力较强,具有行业领先作用的龙头软件企业。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存在规模小、数量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风险投资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科技人才公司、产权交易公司等要素类专业服务机构比重偏低。很多企业每年要申请数十件甚至更多专利,而全市专利代理机构只有十余家,专利申请时间过长,给企业权益保护带来不便,也影响了专利代理机构的信誉。由于科技风险的投资和退出机制没有形成,以及发展环境、自身管理水平等因素,合肥地区风险投资公司发展缓慢,全市共有8家风投公司,可八年后,数量不增反降,目前仅有7家尚在运营,7家的注册资金总额还抵不上发达地区1家风投公司的规模,这显然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旺盛的市场需求,也严重制约了我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二)资源共享存在障碍,有待进一步整合
由于缺乏长远的统筹规划,信息产品和服务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以及行政条块分割和行业利益的存在,造成信息语言和技术不兼容,信息多口采集、重复输入以及多头使用和维护,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信息难以交流与共享的现象仍然存在,从而阻碍了信息服务业发展。
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刚处于起步阶段。“中心”资源体系还不够完善,与科技资源丰富的高校院所、大型企业研发中心尚未建立有效的共享机制,资源分类不够清晰,科技服务机构入驻较少,缺乏个性化专项服务,社会各界对中心的作用和功能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宣传推广力度还有待大力提高。
(三)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涉及教育、劳动、财政、税收等广泛领域。目前,各级政府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但还没形成有效的政策体系,关于信息与科技服务业扶持措施有待进一步细化,已有的政策有些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吸引投资不够,投入结构不合理。由于我市信息化工作以电子政务为突破口,市级信息化专项资金主要投入到市直机关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效益局限性较大,低水平重复建设未能杜绝,对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少,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科技服务业管理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我市部分科技中介机构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属财政差额或全额拨款单位,其行为往往带有浓厚的部门行政色彩,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市场行为,他们凭借先天优势掌握着大量科技资源,挤占了民营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市大多数科技中介机构经营行为单一、孵化类较多、条块分割严重、业务交流合作积极性不高,渠道不畅。经济资源、人才资源和知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先进技术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限制了科技中介机构的业务扩展和组织发展,使之难以完成高质量的多功能服务。这些充分说明我市科技服务行业建设缺少整体规划和有效的调控手段,制度建设缺少总体框架设计和有效执行环节的安排。
(四)人才资源短缺,素质有待提高
人才队伍建设跟不上信息与科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人才资源结构不合理。信息服务业国际化复合型高端人才、it行业软件应用人才严重短缺。科技服务业缺乏既熟悉科技、又懂 ……此处隐藏48455个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服务业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全省及周边兄弟县区相比,仍存在着速度不快、层次较低、比重偏小、支撑力不强等突出问题。一是总量不足、比重偏小。xx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1.5亿元,其中第二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69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47.5亿元,同比增长14.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1%,与先进地区比较,占比偏小。二是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企业的基本状况是“低、小、散、弱”,即档次低、规模小、分布散、竞争力弱,缺乏具有带动区域性发展的规模企业。多数企业是自发投资形成的,小规模经营,服务内容仍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等行业,较高层次的知识、技术型服务业包括现代中介咨询、物流、信息等较为落后。三是我县服务业行业之间发展也不平衡,传统型、消费性服务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高技术含量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
(二)制约因素
制约我县服务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镇化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制约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必须以城镇化水平的大幅提高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增长为基础。我县城镇化进程较慢,目前县城城区人口仅为15万人,人口集聚度不够,居民收入水平也不及周边县区,导致对服务产品的需求不够旺盛,制约了服务业快速发展。二是缺乏科学的规划引导,服务业发展仍处于自发状态。我县服务业发展缺乏专门的规划引导,绝大部分处于自发状态,空间布局不合理,区域分工不明确,空间资源开发无序,发展重点不够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远未形成集聚发展态势。三是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服务业发展需要有载体,需要有龙头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的带动,但我县没有叫得响的服务业企业集团。四是缺乏专业类人才。现代服务业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像企业管理、市场服务、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综合物流等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的发展,更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长期以来,由于我县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影响,多数服务行业人员主要由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镇下岗人员构成,文化程度普遍偏底,其素质和能力不能适应服务业迅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高技术等级的人才短缺,多数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术培训,服务水平低,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
三、我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新一轮经济增长为我县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加快产业调整速度,大力发展服务业已列入“十二五”规划,服务业将成为沂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都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县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更多的要求,从而促进物流、金融、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广告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面临的机遇是:
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十二五”期间,我县人均gdp将从xx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并逐步过渡到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新阶段。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将直接推动教育、旅游、医疗保险、住宅、汽车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城镇化进程加快,有利于促进服务业水平和结构的提升。城镇化过程提供的结构转换空间将为服务业产业规模扩张提供新的条件。到,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向城市不断集聚,我县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0%,城镇人口进一步集聚,将有力推动城市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提升,将推动我县消费需求总量的扩大和结构的调整。
市场需求,为服务业发展拓展了空间。近年来,伴随着电动车产业园、制鞋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园区的建设,沂南自身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类服务产品的需求旺盛,这给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飞跃,已开始追求高品味的休闲旅游、高档住宅、绿色健康等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又给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创造了机遇。
政策支持,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摆在非常突出的位置,国家、省、市分别出台了《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xx年我县也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这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四、发展服务业的对策和建议
1、依托工业产业化,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今后较长时间内,工业产业化将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流,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服务业的支持。要正确处理工业增长与服务业增长之间的关系,依托工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的等级,形成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在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中,必须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联动发展带动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突出服务业为第二产业尤其是为工业服务的力度。依托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与之相匹配的交通、通讯、信息、物流等服务业,构筑完整的、统一的和竞争性强的资源配置市场平台。
2、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一方面,要对交通运输、商贸流通、住宿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进行改造提升。对这些传统行业要通过创新,完善商业零售业态的结构和布局,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组织形式和服务方式的发展,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引进品牌企业,转变只注重物质层面的传统经营理念,积极塑造企业文化,打造服务业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和城市品位。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服务,大力推进领域信息化、区域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第三,加强农村商品市场体系和商业网点建设,改革农村流通体制,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3、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创造新的消费群体。一方面,扩大城市规模,提升城市功能,集聚城市要素,在县城西部继续加大汉城建设的同时,结合东部新城区建设,规划一片欧式建筑群,达到“古洋”结合,升华城市影响力,加快城市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不断降低农民“进城门槛”,使进城农民在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上享有同等权力。第三,加快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打破户籍壁垒,进一步促使农民到城市、到城镇落户,不断扩大小城镇服务消费群体,增加服务业就业人口。
4、加快培育服务业大企业集团,着力推进服务业发展。在培育和发展服务业大企业集团方面,要拓宽思路,可以探索性地去尝试。如依托电动车、石英砂、肉类、蔬菜等产业集聚和交通优势,整合现有资源,建设以运输、仓储、配送、信息服务的物流型大企业集团。
5、加快服务业人才培育,着力推进服务业上档次上水平。当前,我县正处在工业化的初期阶段,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加速、产业升级压力加大、城市化深入推进的现实,迫切需要大批人才为我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一方面要加大“招智引才”力度,研究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让其安居创业。另一方面是要注重培育本土人才。选送一批可塑性强,善于经营的优秀青年到著名院校、企业进行深造,使其尽快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